本报记者 范建 实习生 张红菊 姚冰
编者按
1994年8月,国家决定设立以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宗旨的“948”计划。自1996年实施该计划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加强了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同领域的技术交流,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948”计划实施8年来,将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引进技术的后续效应已经逐渐显现。通过实施“948”计划,不仅加强了对全国技术引进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等问题,还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引进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和可行的操作方式,保证了技术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丰富、完善了农业科技管理的内涵,初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研究、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的完整的科技计划体系。
众所周知,经济发达国家都曾经且还在走技术引进之路。实践证明,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国内自主技术研发有机结合,本国科技水平就能快速提升。
21世纪,世界上掀起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高潮,这对我国农业科技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也要求我们审时度势、不断地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才能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中国农业在面临入世后的国际竞争,面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的严峻形势下,必须不断地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技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这样才能给中国农业和农村带来新面貌。
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捷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面貌,需要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要在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上做好文章,其中一条公认的捷径就是引进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曾几何时,我们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们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世世代代背负着沉重的劳作,勤劳的人民却所获甚少。我们的科技人员虽然努力攻关,然而,受农业的周期长、见效慢等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比一直较低。由于缺乏先进、实用的技术作支撑,农民虽然辛勤劳作却收效甚微。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如果能系统地从国外直接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就会以较小的投入、较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是一条被实践所证明的正确之路。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迅速缩小中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需要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先进技术。
有人算过一笔账,购买技术的成本大约相当于新技术发明成本的1/3,而且使研究周期大大缩短。因此,中国作为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科技经费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加强自主研究的同时,技术引进就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促进技术创新,就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迈上新台阶。
花一亿美元引千余项技术
从1996年5月开始,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948”计划,8年来,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地引进了一批世界农业先进技术与成果以及适合我国特点的农业适用技术1300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科技储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士介绍,“九五”期间,农业部在“948”计划实施过程中,以大宗粮食作物增产技术为主,兼顾畜牧、水产等行业的技术;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兼顾增强农业科研后劲的高新技术;以能直接运用、近期见效快、覆盖面广的技术为主,兼顾农业长远发展所需的科技储备技术的引进原则。一大批我国从未开展过研究的先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空间,这些研究从一开始就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有力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果,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948”计划实施以来,共引进粮食、棉花、油料、糖、水果、蔬菜、牧草、花卉等优良品种和种质材料总计1.8万余份;引进世界8个优质肉牛和奶牛品种胚胎5000多枚,4个优良瘦肉型种猪1000多头,优质肉用和毛用种羊700只和胚胎2000多枚;还有20个优良水产养殖品种的亲鱼和几百万个幼鱼和鱼卵。国外独特的优质、抗逆的品种和种质资源,既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宝库,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高产优质新品种。
据介绍,吉林农科院从德国引进的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使玉米螟的为害率由原来的10%%降低到3%%;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了DNA芯片技术,使我国农作物基因工程与作物改良研究手段一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禽流感防治技术”,研制出我国自己的诊断试剂和适合我国国情诊断方法及标准诊断试剂,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疫病诊断体系。在今年的禽流感防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在告别农产品供给相对短缺阶段后,中国农业开始由追求产量目标进入以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阶段。“948”计划正是为了这样的目标,以最小的投入,最快地获得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所需的关键技术。这类项目约占近几年计划项目数的30%%左右。
柑桔,是长江流域的主打经济作物,也是农民和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1997年前后,该区域出现了“卖果难”问题。为此,农业部专门设立“948”项目,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引进了柑桔良种和种质资源。这些品种和种质资源拉长了果品成熟期,丰富了我国柑桔市场的果品类型。现已在四川、重庆、湖北等6个柑桔主产省建立了苗圃、示范园,换种49万亩老、劣桔园,大大提高了柑桔果实的品质和外观质量,有效抵御了外国产品的冲击,农民再也不愁“卖果难”了。
中国水产科学院的科技人员从英国引进了“大菱鲆”,研制出了深井海水育苗、全年多茬苗种生产和大棚温室+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该项目的实施使得“大菱鲆”的养殖在3年间就迅速成为北方沿海的新兴产业,养殖单位从两三家迅速增至300多家,总产值超过10亿元?!按罅怫摇毖郴勾讼喙夭档姆⒄?,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
“948”计划还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11种、18个品种的牧草种子,引进了退化草地土壤水分测定、牧草种子质检等草场改良和草地建植先进技术,改良退化草地,恢复草地植被,建立优质高产的草地,对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
从瑞士和美国引进了疯牛病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建立起我国首家疯牛病检测实验室,为抵御疯牛病建立了一道有效的屏障。通过引进,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检测结果为“中国是无疯牛病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
融入国际农业科研新主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来的科技全球化,国际间、地区间的合作研究越来越紧密。2001年,“948”计划开始设立参与国际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启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领衔参与的“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集全世界12个水稻主产国的约200份优异种质资源,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水肥高效,广泛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
8年的农业技术引进,使我国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引进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可行的操作方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研究、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完整农业科研计划体系。
通过实施“948”计划,还带动了跨省区项目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的联合,凝聚了一大批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中青年农业科学家,他们把在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带回国内,拓展了我国农业科研的空间,提高了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果。在“973”、“863”、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重大科技计划中,都可以看到以“948”计划为背景的科技成果在发挥着作用。
通过技术引进,快速缩短了我国部分领域与国外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与国外的合作交流,使我们跟上了世界农业科研前进的步伐。通过“948”计划的实施,我们看到科技人员不断地研究创新;我们看到了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我们还将看到“948”计划所产生的更多、更大的后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