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翟虎渠院长6月4日代表院党组在京区所局级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院于6月12日召开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务虚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快我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会上,翟虎渠院长作了重要讲话。现将翟虎渠院长的讲话印发,请各单位认真传达和学习。
翟虎渠院长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务虚会上的讲话
这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务虚会开得很成功,刘旭副院长作了主题发言,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3个组将讨论情况又进行了交流汇报。下面我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谈5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叭鲋行?,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提出来快两年半时间了,院党组非常重视,我们在座的各位也讨论了不止一次,但是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全院所有干部职工的思想都统一到部党组和院党组提出的这个战略目标上来。我在6月4日的会上已经谈到,从最近做的一些调研看,“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并不是人人都非常清楚的,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以后,各研究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全所职工都能认识到建设“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重要性,使研究所各项工作都能紧紧围绕“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展开。虽然各研究所改革与发展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要调动各所方方面面的人一起为院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大目标服务,为研究所自身的战略定位服务,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抓好建设和发展这方面来。刚才有的同志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我院各级党组织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贯彻部党组和院党组的这个战略思想,机关党委要好好抓一下,必要时也可以召开党委书记务虚会,讨论如何保证和贯彻党组提出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院党组更要始终不渝的抓这个事情。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因此,不仅在座的各位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同时更要让全所、全院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第二,心中有数,明确目标。从院层面来讲,或者说就我个人而言,对全院的情况是心中有数的,希望所领导对所里的情况也要心中有数。特别是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作为法人代表,对所里如何围绕“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明确所的发展定位与方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18个非营利研究所更要重视这个问题。上午听了动物科学组的讨论,我感觉哈兽研和兰兽研的两位所长在发言中,对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解、对所里有限目标考虑得都比较好。两位所长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和权威,能够根据“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目标,集中所里现有的条件与资源,围绕国家目标与需求开展工作。我们不能包打天下,但我们要打一部分天下。才学鹏同志讲的主要抓预防兽医和生物制品这两大块,我看是抓到点子上了,既符合所里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国家需要;哈兽研研究方向虽然多一点,但也就重点抓四五个实验室,四五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以禽流感为主,为国家预防动物疫病做好科技储备。所以说作为所领导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科技创新,要根据现有条件和国家的目标、国家的需求开展创新工作。今年禽流感有效防制使哈兽研名声大振,其实哈兽研本身就很出名,如果没有这个所近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所做的研究储备,那么很难想象我国的禽流感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其他所也一定要集中到有限目标上,对本所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对全国甚至于全世界本领域的研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午刘旭副院长讲到研究所分3个类型,我想起码要求做到国内先进,好一点做到国内领先,再好一点做到国际先进,国内先进是最低的要求。对所里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所长要先拿出指导意见,在领导班子中经过反复研究,所领导统一意见后,在全体人员,特别是在主要科技人员中统一思想。要把所里的主要力量集中到主要目标上,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人搞边缘研究和交叉研究,这也值得鼓励,但一定要实事求是。
第三,进一步加强科技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简单的讲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平台建设,像我们的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重点实验室、作物育种中心与分中心、检测中心和其它一些研究中心,这些就是平台。去年科技部就启动了这方面的工作,院里已经有一些平台,但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舞台。另一个是人才的问题,好比是演员,能力建设主要是平台加人才。如果我们有很好的舞台、有很好的演员,这个戏一定会唱得很好,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还有其它一些要素,但主要是这两块。平台建设要以科技局为主,紧紧盯住科技部要建设的平台,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现有的条件,结合国家的目标和需求,分期分批的把我们现有的平台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研究所人才的引进工作,对于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我们是不惜血本的。通过自己的培养和前两轮的引进,我们的人才队伍大大充实了,下一步是要有针对性和有目标的引进人才,不再搞泛泛地引进人才。我们的学科建设和经营开发、管理需要哪方面人才,就引进哪方面人才。因此,下一步不再搞“拉网抓鱼”,而是“定点钓鱼”的问题。建设好几个平台并且拥有一批优秀人才,我们的创新中心建设就有了保证,能力建设就能上去。就像我以前讲的,建设好若干个平台,打出一些品牌来。如一提到禽流感,就知道是哈兽研;一提到棉花,就是棉花所;一提到油菜,有油料所;一提到抗虫棉,就知道生物所等等。我在这里还要强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院党组出台的政策保证兑现,不讲空话。
第四,加强宏观方面的研究。最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农经所、文献中心、院办研究室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说还不理想。院办研究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主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二要为农业部、科技部和国务院有关农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第三对重大科技行动和科技计划提出建议和意见;第四对指导我们37个研究所的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希望院办在这方面好好地抓一下。刚才有的同志提出了很好地建议,以院办研究室为基础,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做这项工作。也可以类似今天的务虚会,找一些人,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其中包括对内和对外的宣传,特别是对外宣传。我们对院内需要宏观方面的研究,对外也需要。在这方面,全院包括我本人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我们提出“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两年后,再次进行论证与务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宏观的大环境里很好地认识自己。目前大的环境对我们不是很有利。尽管“十五”期间我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论是从科学研究方面,从管理方面和从个人收入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不能自满,不能小富即安。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发展环境的紧迫性,或者说对中国农科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中国科学院有“知识创新工程”,国家专门投入了150亿元;现在教育部也提出了“985工程”,国家将专门投入160亿元。我们有什么?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有一批次重量级的人才,但是缺少重量级的人才。我们在座的所长在国内小有名气,还不是大有名气。明年两院院士评选,我们很难保证肯定有人当选,当然我们有一二位还是有竞争力的。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要有忧患意识,要未雨绸缪,考虑我院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关于这一点,院党组要专门开会,讨论我院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得到“985工程”资助以后,我们将很难与他们相比。中国农科院几十年来,除了正常的事业费和通过竞争争取的科研经费外,没有得到国家额外支持。一个单位要快速发展,额外支持很重要,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所以我们要争取额外支持才行。在座的院所领导要有忧患意识,要考虑将来这个比较激烈的竞争环境。科研和开发方面的竞争将长期存在,不能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好,就不干了,不过日子了。我们不过日子,地方农科院怎么办?农科所怎么办?所以还要过下去。但要对国家的形势与任务有一个清醒认识,思想上有准备,才能打赢这一仗。在国家总结“十五”,开始规划“十一五”的时候,特别是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积极地做工作,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和本领做工作,包括在学术研究和申请课题上,搞好与兄弟单位的协作。使科技部、农业部能够相信我们,对我们有信心,把更多的科研工作放到院里来,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这次务虚会议是落实院党组提出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的再次宣传鼓动或者说是加油的会议。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全院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能使全院所有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在2010年左右,把我院初步建成“三个中心,一个基地”而努力奋斗。如果在2010年,也就是“十一五”末期,我们不基本建成“三个中心,一个基地”,我看中国农科院是没有希望的。我相信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在部党组和院党组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