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的批复精神,经农业部批准,我院在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学科调整的基础上,整和相关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方面的力量,新组建了国家级综合性的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成立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我院重点发展的九大学科领域之一,是院党组科技体制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改造和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增加农产品加工的仪器设备,首批500万元的仪器设备已全部到位,食品科学大楼和中试中心建设正在规划之中。
12月19日,农产品加工所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揭牌仪式由屈冬玉副院长主持。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科技部计划司申茂向司长及我院翟虎渠院长、加工所魏益民所长先后致辞。张宝文、翟虎渠还共同为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揭牌。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王宏广、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段武德、科教司副司长杨雄年、中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江树人、中国农学会秘书长陈建华、中国粮油学会副会长刘兴信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我院章力建、刘旭副院长,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司洪文和院机关各职能部门、京区各研究所的领导等近200人。
在致辞中,翟虎渠要求,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立足创新,刻苦攻关,不断发展,将该所构建成为现代化的、具有农业产业背景和农产品加工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试验、中试基地,食品工程技术的孵化基地,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的示范基地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
作为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食品科学技术研究的惟一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将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需求,结合农业生产、食品科学和居民消费特点,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农产品加工、贮运、安全及食品科学关键技术问题,以加快我国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科技人才。
研究所设有食品科学实验室、农产品加工工程中心、农业部核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辐照中心、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和开发部门;拥有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生物物理学博士点、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硕士点。
(相关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并呈现出阶段性、地区性、季节性相对过剩的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2002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45706万吨,肉类总产6587万吨,奶类总产1400万吨,水果、蔬菜分别为6951多万吨和5.3亿吨,均居世界首位,但加工能力却明显不足。以粮食为例,我国虽然是粮食大国,但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量的8%。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只占总量的2%。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都在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我国仅为25%左右。在欧美、日本等国90%以上的蔬菜都是经过商品化加工处理后进入流通领域的,例如,德国的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5.2%,美国、巴西的柑桔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200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约为2.4万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98:1,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在2.0-3.7:1(美国3.7:1,日本2.2:1),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国不及1/2。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严重滞后。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予以高度重视,其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越来越高、加工技术与设备越来越高新化、科技投入比例越来越大、资源利用越来越合理、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质量差;企业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和规模化的原料基地;农产品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应用技术研究相对薄弱、科技后劲不足,并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的现状,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研究手段和能力的改善,使研究实验装备达到更高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高技术研究实现重大突破,促进农产品加工高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已迫在眉睫。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整合了相关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方面的力量,组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改造和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增加农产品加工的仪器设备,首批500万元的仪器设备已全部到位。食品科学大楼和中试中心建设正在规划之中。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以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为特色,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食品物料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食品辐照、食品保鲜、发酵工程、食品工艺和食品工程等科学技术问题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现有职工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研究所设有食品科学实验室、农产品加工工程中心、农业部核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辐照中心、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和开发部门。拥有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生物物理学博士点,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硕士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魏益民教授为现任所长。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食品科学技术研究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将重点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需求,结合我国农业生产、食品科学和居民消费的自身特点,通过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和市场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通过对营养、健康、安全食品原料保障和市场监督控制技术的研究,形成食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和专项技术。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出,不断取得技术成果、专利或产品,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提供储备。通过技术培训、技术转移和技术咨询,为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通过与国际机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加工企业、优势产区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的模式,壮大队伍,扩大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科技人才。
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将奋发努力,加快研究所建设步伐,通过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供稿 王一惠 摄影 丁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