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交流了从土地革命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史学习体会。
报告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在中国特色的土地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民理论:一是对农民革命性认识的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经典著作,认为农民的革命性是保守的、具有先天缺陷的,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方式使农民不可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趋于灭亡。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认为,中国农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不摧毁整个旧社会的大厦,就不能得到彻底解放,因而具有极大的革命性。二是关于农民阶级地位认识的中国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由于农民身上具有潜在的分散性、落后性、保守性甚至反动性,农民绝不是革命的动力,他们在革命中至多只是革命的配角。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三是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运动史上,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共产国际一再强调中国革命也要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探索,逐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四是关于土地制度的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设计的蓝图是土地国有化,土地国有化是最进步的土地政策,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实际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实行土地农有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对土地既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满足贫雇农的要求,?;ぶ信拗聘慌?,这样的政策受到农民欢迎,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报告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我们党在实践中艰苦探索,在革命中选择农民,在建设时期依靠农民,在改革时期支持农民,在新时代富裕农民,我们党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这不仅是我们党的伟大之处,而且从中可以理解我国“三农”问题为什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中可以窥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报告强调,要学深悟透党的农民理论在改革发展新时代独创性发展,要学懂弄通总书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重要思想,以“三个必须”作为推动我国“三农”发展的最高指引。全院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上融会贯通、逻辑上环环相扣,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