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来了贺信。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我院院长翟虎渠,河南省省长助理何东成,农业部劳动人事司副司长冯广军,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连奇,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郑州市副市长王哲,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和来自全国部分农业科研、高教机构和我院各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郑果所干部职工共5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上午九点,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首先,冯广军宣读了回良玉的贺信?;亓加裨诤匦胖兴担?ldquo;自1960年以来,郑州果树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果树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积极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推广科技成果,为我国的瓜果产业发展,特别是为中西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瓜果产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衷心希望你们紧贴‘三农’实际,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积累,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切实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提供高质量的果树科技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接着,郑果所所长、书记刘君璞致辞,回顾了郑果所5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未来的锦绣前程;郑果所在职职工代表、离退休职工代表、科技示范基地代表和兄弟单位代表先后发言。
随后,与会领导何东成、翟虎渠等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何东成在讲话中指出,郑果所50年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一批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培养了大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他们立足中原大地、面向全国、服务河南,在河南省的果树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河南省政府将不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合作,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农科院建在河南的三个研究所,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共同努力。
翟虎渠说,50 年前,郑果所科技人员响应国家“发展果树,改造沙荒”的号召,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来到土地贫瘠,风沙弥漫的黄河故道安营扎寨,艰苦奋斗,攻克技术难关,为沙荒改造和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郑果所不断开拓创新,勇攀科学高峰,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里,他们除了继续坚持黄河故道地区果树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外,又在西部地区果树生产中做出了新的贡献。他希望,郑果所全体干部职工紧密围绕国家新时期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目标,群策群力,团结奋进,进一步做好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自主科技创新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果树研究所,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大会表彰了建所50年来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据悉,50年来,郑果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人才力量比较雄厚、专业学科比较齐全、基础设施一流、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果树瓜类科技创新中心。现有在职职工209人,其中,博士、硕士70余人,高级职称60人;设有果树瓜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贮藏加工和果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五个学科;拥有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国家葡萄、桃改良中心,国家落叶果树良繁基地,国家西甜瓜中期工作库,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瓜果脱毒种苗成果转化基地,河南省果树瓜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果树生长发育与品质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等11个科研及产业平台。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80项,其中9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培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果树瓜类新品种12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10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在生产中推广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果树瓜类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会盛况
翟虎渠院长讲话
河南省省长助理何东成讲话
大会表彰建所50年来有突出贡献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