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至6日,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萍疾颗┐逅炯志炊馗彼境?、农村中心王喆副主任、863联合办公室傅鸥处长、农村处王学勤处长、农村中心陈兆波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中国科学院李家洋副院长、原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万建民会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5个?。ㄇ?20个科研院校的68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科技部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公室主办,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承办??萍疾颗┐逯行耐鯁粗魅未碇靼斓ノ唤不埃泄┮悼蒲г旱曰⑶撼ず驮本┐笱3ば碇呛暝菏糠直鸫砜蒲械ノ缓透叩仍盒N蠡嶂麓?,祝贺大会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推动植物育种科学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经验育种”正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化。在国家863、973等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植物分子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但目前跟踪性研究较多,原始创新少,规?;参锓肿佑旨际跗教ê蜕枋┢教ㄓ写徊酵晟?。举办这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对于组织全国广大植物分子育种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提高植物育种科学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庄巧生院士、范云六院士,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陈晓亚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福建农科院谢华安院士、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黎志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爱民研究员和朱祯研究员莅临大会,并做大会报告。围绕基因挖掘与鉴定、分子标记与品种分子设计、转基因技术及应用三个专题,大会设置三个分会场,108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
通过学术研讨,代表们普遍认为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植物育种学科的发展,需要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统筹规划。应加强植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创新,加强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及功能途径研究,加强育种新技术新方法与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加强育种协作网络建设,培育适合不同用途的优质高产抗性新品种,整体提升我国植物育种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分享到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09-01-08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