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2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乳房炎协会(NMC)联合主办,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承办的“2017国际奶牛乳房炎大会暨美国乳房炎协会中国区域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美国乳房炎委员会主席马里奥·洛佩兹(Mario Lopez)出席开幕式并致词??皇接芍泄┛圃焊痹撼だ罱鹣橹鞒?。
本届大会聚焦“奶牛乳房健康”,旨在整体提升我国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水平,促进乳品整体质量和奶牛养殖效益的提高。
高鸿宾指出,奶牛乳房炎是世界上是奶牛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产奶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奶的品质,危及人类健康。奶牛乳房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对我国奶业发展,奶业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目前仅靠我国自身力量很难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依托饲料所成立的中国奶业协会乳房炎专业委员会要进一步协调各方,增进合作,依靠科技力量,解决好乳房炎问题,为我国奶牛业的高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陈萌山指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农业部启动了“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行动,先后实施苜蓿发展计划、粮改饲结构调整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创建等政策,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学科的建设发展,奶业是其中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2015年,中国农科院实施了“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联合全国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通过持续攻关,突破和完善了奶牛饲料营养与饲养、繁育管理、疾病防治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等一批关键技术。通过实施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先后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奶牛养殖优势区内建立了10个核心示范基地,覆盖牛群3万余头,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示范应用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陈萌山强调,奶牛乳房炎防治是奶牛绿色提质增效项目中重要的目标任务,汇聚了来自全院优势科研力量,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技术集成与成果推广工作。饲料所开发了针对奶牛乳房炎专用的新兽药产品,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哈尔滨兽医所成功解析了“超级细菌”的耐药之谜,从源头延缓了现有抗菌药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疾病防治水平。
陈萌山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要打造4个平台,即让全球行业专家及领军企业进行学术互动、信息共享的平台;向国外同行展示中国奶牛乳房炎防治最新成果的平台;国外同行之间学习前沿技术、养殖理念的平台;开展合作、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平台。
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受邀作大会主题报告,相关专家做了专题技术报告。会议开展了乳房炎基因快速检测、安全用药、牛场生物安全管理专题技术培训。与会代表参观了奶牛养殖厂和乳品加工厂。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北京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陶志强、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院国际合作局局长贡锡锋、蜜蜂所所长王加启、饲料所所长齐广海、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述民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的90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