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强化基础设施条件 科研保障持续增强
2014年,中国农科院进一步夯实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全院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加大规划编制力度,谋划重大建设项目。编制完成院京区土地功能定位方案、通州院区概念性规划以及18项院所区规划,将为建设定位明确、功能清晰、设施配套、环境和谐的院所区发挥重要作用。跟踪落实《农业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个,获得批复26个;申报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21个,获得批复18个;落实年度投资比上年增长了12.7%,是“十二五”以来下达投资计划最多的一年。国家农业重大气象灾害模拟舱、农业科研大数据中心、北京田间科学实验中心等5个重大题材项目完成预研咨询,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安全高级别实验室、畜禽改良中心等重大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全院28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建成或改造科研用房、科研辅助用房实验用房、温网室近10万平方米,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有利的条件支撑作用。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平台规模。积极编制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等“十三五”规划建议并上报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了科研条件平台建设与学科发展的系统性、配套性。持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深圳基因组研究所的农业基因大数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纳入实验室体系,8个综合重点实验室、10个专业重点实验室启动了条件能力建设计划?;衽陆ㄅ┎分柿堪踩缦掌拦朗笛槭?个,至此依托全院建设的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室总数达25个。评选出30多个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院学科平台体系,促进中下游学科的快速发展。

加强基地建设管理,推动基地开放共享。创建农业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院有6个基地进入了全国100个创新基地体系。全力推进北京南口、海南南繁、甘肃张掖、江西高安、湖南沅江等重点基地建设。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方案,进一步强化了院属综合基地管理。研究制定了基地工作考评细则,积极促进基地开放共享,目前已有棉花所三亚基地、油料所阳逻基地等13个基地对本单位以外的40多家单位开放共享,共享用地808亩。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科研网络条件明显改善。组织制定了全院信息化发展10年规划,有序推进院所信息化建设。视频会议系统、逻辑内网和OA系统已投入使用。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全院网络升级改造和网络带宽提升基本完成,网络速度显著提升,科研资料的获取将更为便利,行政工作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