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教授前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生物技术研究所转基因抗虫棉试验基地”考察工作。在院科技局叶志华局长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昉所长、田小薇书记以及林敏副所长的陪同下,翟虎渠院长视察了基地建设和三系杂交抗虫棉田间生长情况。
三系杂交抗虫棉课题组组长郭三堆研究员及其课题组成员向翟虎渠院长详细汇报了2004年全国抗虫棉的发展形势和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进展。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国内兄弟单位合作联合培育的海岛陆陆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进展显著,现已初步完成三系配套,获得了一批恢复率高、恢复力强的抗虫恢复系,通过“回交转育”和“杂交选育”等方法获得一批抗虫不育系,并育成了7个质量与产量性状优异的杂交抗虫棉组合。目前,已选育出两个高产、抗病的三系杂交抗虫棉新品种sGKz8和sGKz6,其中sGKz8在2003年全国区试试验中,产量居黄河流域抗虫春棉组第一,sGKz6参加河北省区试,表现也非常优秀。
翟虎渠院长认为国产抗虫棉产业化面积在2004年占抗虫棉种植总面积的62%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人员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在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中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就加快三系杂交抗虫棉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翟院长发表了重要意见并提出了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注意和探讨的两个问题:一是授粉问题,虽然由于免去了人工去雄工序,三系杂交抗虫棉制种的成本与其它杂交棉相比从40元/公斤降低到10元/kg,但仍需要继续研究更为简便的授粉方式,以进一步降低制种的成本。二是制种繁殖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混杂问题。棉花是常异交植物,在不育系附近若有恢复系种植,F1代就不纯。所以必须把住“纯度关”,保证原种生产保持100%的纯度。
为了加快三系杂交抗虫棉的生产应用,翟院长还建议对于区试中表现好的品系如sGKz8等,要加大繁殖制种力度,一旦商业化生产批准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翟院长强调知识产权的?;ず苤匾?,要重视专利申请。最后他勉励生物技术所的科技人员继续努力,继取得转基因抗虫棉成果后,在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开发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生物技术研究所
2004年9月27日
翟虎渠院长等领导在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进展汇报会上
翟虎渠院长(中)等领导视察基地建设和三系杂交抗虫棉田间生长情况
翟虎渠院长等领导视察基地建设和三系杂交抗虫棉田间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