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与思考】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做乡村振兴科技中坚
5月2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报告会并作报告。在报告中,韩长赋部长特别谈到了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守好报国为民的科研初心,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信念,勇挑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弘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三农”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韩长赋部长的报告,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扎实践行“求真笃行、敬农致用”的院训,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全面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韩长赋部长指出,搞农业科技没有点精神没有点情怀还真搞不了,至少是搞不好?;厥字泄┮悼萍际乱担诙潭淌曛杏扇踅デ?,直至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为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发挥了重大作用。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由“一五”时期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8.3%。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们重道义、勇担当,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融于他们骨血里。引领新时代农业科学家精神,守好报国为民的科研初心乃第一要义。
全院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全院广大农业科学家时刻牢记为谁搞科研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科技报国的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梦、团队梦融入中国梦,要激发全院干部职工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认清与国际先进农业科技之间的差距,激发报国为民的担当和自觉,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敢于挑战、勇于攻坚,力争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模范。
二、要加强思想引领,把贯彻落实“三个面向”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
韩长赋部长指出,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读《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引导和带领农业科学家深刻领悟习近平“三农”工作思想和科技创新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进步就是退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在国际上还处在第二方队,不少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有些农业科技领域还处于“卡脖子”的状态。不能让别人用“断供”“封关”掐住我们发展的命脉,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农业科学家咬牙突破、快马加鞭、奋起直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突破短板和瓶颈,“补上水桶最短的一块木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只有农业科学家们勇挑重担,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走科技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道路,不断创新,培育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才能真正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实力,增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全院各级党组织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总方向、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总抓手,明确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广大农业科学家放宽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勇于探索、追求成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两个维护”具体体现在善于察实情、敢于讲真话、勇于解难题中,将力量凝聚到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三、要增强典型引领,树立一批科技报国的先进典型
韩长赋部长在报告中提到了“祁阳站精神”、袁隆平院士、徐一戎教授、“南繁硅谷”科学家等在“三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例子,为广大农业科学家树立了榜样和奋斗的方向。创新靠人才,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要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必须有一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高新技术的高素质科技专家。
全院各级党组织要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深厚造诣的世界一流科学家,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打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高地。要系统挖掘、宣传中国农科院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做到科研主战场在哪里,宣传镜头就跟随到哪里。宣传优秀科学家不仅要宣传他们的科研成果,还要宣传他们百折不挠、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前赴后继的高尚精神,让农业科学家精神成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农业科学家理想成为树立远大志向的标杆,引领全院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成长为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尖兵。
四、要注重文化引领,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韩长赋部长指出,人才培养不是单纯的科研水平培养,更要从思想、品行、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加以引导和提升。创新是永远不会过气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正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结果。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变局,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绿色发展等主流导向,农业科技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也对科技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广大农业科学家要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放宽视野,开放包容,准确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积极推进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真正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在世界上领跑。
要大力推进新时代创新文化建设,构建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文化和纪律严明、环境宽松的科研制度。要坚持以科研为本,通过学科建设、岗位管理、资源配置等手段,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特色院所文化和团队文化,培养有理想、敢担当、勇创新的农业科学家群体,构建形成制度完善、学风优良、环境和谐的创新文化氛围。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全院干部职工要传承一代代农科人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要以创新突破领跑变革潮流,更需要以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精神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担当、创造新成就、奋发新作为,为加快“两个一流”建设,为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