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油料所始终坚持基地建设要为我国油料科技和油料产业发展作贡献的定位,把基地建设作为实现“争取大项目、建立大平台、营造大氛围、创造大成果、创办大产业、成就大人才”六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进,基地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完备、层次分明的试验与示范基地格局。
根据全所科研工作与产业开发的需要,先后建成(或设立)科研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3个层次各类基地60余个。这些基地分布于长江流域两熟制产区、黄淮产区、北方春油菜产区和南方三熟制产区等我国主要油料作物种植区域,全面辐射了全国油料产区,对推动油料所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支撑我国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成(或设立)综合科研试验基地5个,总面积1700多亩。油菜良种繁育基地12个,总面积1.7万亩,每年生产油菜良种200多万公斤,种植面积可达2000万亩,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18%;此外,大豆、花生和芝麻等也建立了相应的良种繁育基地。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在全国近40个油料生产大县长期坚持开展建设,总面积30余万亩。
不同层次的试验基地建设特别是综合性科研试验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科研创新工作,实现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油料所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01年以来,全所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70余项,其中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窠背晒杏?项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6项为油菜研究领域,占“十五”以来全国油菜领域国家奖的一半。由于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力支撑,该所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培育出的65个油菜、花生、大豆、芝麻、蓖麻等油料新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年均推广面积达4000万亩。油菜新品种的成果转化率达到100%,年均推广面积占全国油菜面积的35%以上,占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的70%以上。
在试验基地建设的工作中,油料所始终坚持以下3个原则:
1.生态区域典型功能定位明确的原则。全所目前已建、在建和筹建的5个综合性科研试验基地都具有各自生态耕作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鲜明的、不同的功能定位。湖北阳逻是稻油二熟、棉油二熟的耕作区中心,该基地集作物育种、栽培、植物营养和植物?;ぁ⒆魑锬婢呈匝榈任惶?,集中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的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创制、重要功能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新品种培育、高产栽培及营养高效利用等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拟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油料作物研究基地,并使之成为服务全国油料作物研究的中试基地。位于青海省平安县中国农科院北方繁育基地处于春油菜种植区的中心位置,力争3-5年时间建成用于油菜等冬作物不同世代杂交材料加代、常规材料扩繁、北方生态适应型新品种选育、杂交种的夏季纯度鉴定、不同地区品种在北方生态区生态反应试验的综合繁育与试验基地,逐步成为中国农科院青藏高原农作物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交流中心。江西省进贤县是稻稻油三熟制耕作区的中心,通过该基地将研究建立适合三熟制地区的油料作物轻简高效的栽培模式、新品种选育和养分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为三熟制地区油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开展油料作物品种资源筛选、挖掘和利用。湖北汉川基地以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检测和环境评价试验为主。湖北武昌油料所本部基地以油料作物品种选育、品比试验和资源更新为主。
2.交通便利以人为本的原则。这5个试验基地的选址,在满足科研功能定位及生态代表性的前提下,还优先考虑了交通便利,人员往来便捷。青?;鼐辔髂?0公里,离机场8公里,紧靠铁路和高速公路;阳逻基地距武汉市中心城区20公里,距天河机场约30公里;汉川基地距研究所100公里,车程1.5小时;进贤基地离县城10公里,距南昌市50公里,周边路网发达,高速出口离基地仅2公里。另外,基地建设在满足田间设施、温网室、挂藏室等科研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还统筹考虑为科研人员配备有相应的生活设施。
3.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南方三熟制是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种植方式,为了提升油料所在南方三熟制地区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在具有生态代表性的江西进贤县建立科研试验基地。油料所与位于该区域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秉承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无偿划拨了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150亩土地,并承诺根据以后基地建设需要再提供150亩土地。试验基地的规划及建设由油料所负责,建成后共管共用,基地上产出的成果及推广效益也可以共享。利用该基地还可研究建立水稻、棉花等其它三熟制地区作物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新品种选育和养分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体系,力争建设成为中国农科院的三熟制地区农作物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除武昌本部试验基地外,其它4个基地都立足于向全院相关研究所开放共享,以真正实现协作共赢、共同发展。
分享到
油料所:强化基地建设推动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0-03-04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