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果树研究所王昆同志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王昆,男,1971年2月出生,1997年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果树资源与育种研究中心苹果资源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王昆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苹果、梨等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分发共享的公益性、基础性等研究工作。10多年来,他致力于我国果树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在野外科技工作中无私奉献。苹果、梨种质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农作物资源,是苹果、梨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王昆同志组织实施了新疆伊犁、云南滇西北、河北张家口、山西泌源、黑龙江长白山、辽宁沿海等地区的野外资源考察和收集工作,并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地理信息数据,明确了苹果、梨等果树资源在不同地区生长状态和环境;收集了丽江山定子、锡金海棠、香槟子、白沙果、泌源矮化山定子、滇梨等特异苹果、梨资源100余份;收集了盘锦野生大豆、农家红高粱等野生及地方品种种质资源50余份;并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鉴定及保存。长期的野外科技工作,王昆同志积累了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并为丰富、发展和提高我国果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做出了突出贡献。
种质资源鉴定技术标准是种质资源利用的基础。为规范全国苹果、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王昆同志主持制定出版了《苹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它是我国首次出版的苹果种质资源鉴定技术基础工具书,也是第一个苹果资源考察、收集、整理、鉴定与保存利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参与制定了《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苹果》、《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梨》等。这些标准已成为我国果树资源野外考察、长期定位观测与果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已被我国农业院校、果树研究单位普遍采用,促进了我国苹果、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的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苹果、梨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部兴城北方落叶果树资源野外科学试验站是我国农业部第一批批准成立的野外科学试验站,以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资源圃为基础,开展我国北方地区落叶果树资源的生长监测、果树资源环境遥感与评价、果树病虫害的监测与评估及果树区划、布局与规划研究。王昆同志与果树资源课题组同志长年坚持在苹果、梨资源的野外定位观测工作岗位上,对定位保存的苹果、梨资源系统,开展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相关生态等数据动态观测工作,现已完成1150余份资源的性状观测,获取了野外观测和实验数据69000余个,建立了苹果、梨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累积录入4万余个信息,定期向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信息中心提供科学准确的观测数据。同时,加强对原始档案的整理、保存,对每份资源设立详细的历史资料和档案资料,为我国农业大专院校、科研等单位提供种质材料30000余份(次)、数据信息50000余个。
同时,依托农业部兴城北方落叶果树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承担并完成了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子项目课题“梨、苹果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农业部农业生物资源?;び肜孟钅俊耙吧髦种首试词占⒈4?、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は钅俊袄?、苹果种质资源更新复壮与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课题9项。目前,野外试验站已成为我国苹果、梨科学研究和资源共享重要平台,也为苹果、梨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基础支撑。
分享到
果树研究所王昆同志荣获国家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发布时间:2009-07-20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