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承建的“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于9月28日顺利通过了最后一道质量验收,已交付使用。
该项目为框架结构,地上6层,地下局部一层;核定总建筑面积13951.9平方米,其中科研楼面积8042.5平方米,实验温室5265.2平方米,温室工作间644.2平方米;仪器设备69类433台(套);核定概算总投资14243.31万元。随后,又经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农作物基因工程技术实验楼”,建筑面积9730平方米,投资2986万元,与重大科学工程科研楼连体同期建设,作为基因转化的平台,用以支撑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研究内容的延伸及研究成果的拓展和转化。
该项目自1996年底开始酝酿提出后,在项目的论证、报批和实施的近7年时间里,得到了国家计委、科技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我院有关研究所的积极配合,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项目所需的一系列报批、评审等有关手续及设计、施工工作。
按照项目总时间表的要求,该项目要在2003年建成并验收。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勘察、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给予了通力合作,采取了一系列缩短办事周期的有效措施,同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施工,使得该项目不仅缩短了建设周期,而且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整个工程。我院除要求设计单位加班出图外,在施工招标工作中分两步进行:先进行挖土方和桩基工程施工招标及施工,待土方工程和桩基工程将完成时,主体工程的招标工作亦已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与监理、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日夜奋战,整个科研楼的主体结构工程,按照预计时间顺利完成,并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项。在进入工程装修期,受到了“非典”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此,在“非典”后期,施工单位日夜奋战,终于在8月底完成了全部工程,并通过了各个项目的试验收及检测,最终于9月28日顺利通过了全部质量验收。10月13日连同该项目的设备及室外配套工程等全部移交给所里使用。配套的温室工作间工程于11月6日通过竣工验收。实验温室工程将于11月25日交付使用。
分享到
我院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竣工
发布时间:2003-11-21
|来源: 院办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