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才和管理是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关键内容
编者按:自我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战略研讨会召开以来,各单位认真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思考和谋划本单位未来发展方向,制定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进一步宣传和交流各单位对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和想法,院办公室选择了部分研究所,向主要所领导征集“所长视点——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思考”稿件。现陆续刊登,以供交流。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当前及今后5-10年的核心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关键是科研、人才和管理,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其中科研是核心,人才是基础,管理是保障。
科研就是拼搏
敢拼才会赢。科研是科研院所的核心,是灵魂,没有好的科研的研究所,一切都是空谈。科研就如战役,要有前瞻的战略定位、周密的战术方案、将令必行的组织体系和勇于打硬仗的拼搏精神。
战略定位是研究所发展的生命线。水稻所的战略定位,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通过科技支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所以来,我所共取得15项国家科技奖,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93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年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覆盖整个长江流域;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水稻印水型不育胞质的发掘与利用”,培育“印水型”杂交稻品种200多个,累计推广4亿多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所一直是“中国超级稻研究”专家组组长和首席专家依托单位,在领导全国科研协作攻关取得战略性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战术成果,共培育10个超级稻品种,冠名“超级稻”的成果自2004年起首获国家科技奖,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水稻所成果各占其一,充分显示我所在超级稻研究中的引领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峻,保障粮食安全已不再是单纯培育几个品种的问题,而是赋予了新的涵义,需要对战略进行重新定位。
战术部署关系到研究所发展空间。水稻所的科研部署,始终围绕水稻的重大理论研究,种质和技术创新,以及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实施大兵团作战模式,追求“顶天立地”成效,而且是“顶天”与“立地”贯串一体。因为没有“立地”的“顶天”,就如“空中楼阁”;没有“顶天”的“立地”,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就缺少生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所开展的超级稻研究,就是“顶天立地”贯串一体的实践,体现出大兵团作战的特点。
战斗意志与作风决定研究所的成败。水稻所的优良作风就是“拼”字当头。今年1月初我所举行了全所第五届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决战‘十二五’,再续新辉煌”,突出了“拼”这个主题?;毓?a target="_blank">水稻所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拼搏”历史;水稻所的每一项重大成果,都是通过“拼搏”获得的;每一位专家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拼搏”的故事。在新的形势下,水稻所不“拼”就会在新一轮农业科技大发展中被淘汰出局。但是,不能盲目的拼,而是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总体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战术,打有准备之战,打关系全局之战,打引领未来发展之战。
人才就在眼前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科研方面,实验室大小和试验田多少是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但能否取得创新成果和取得多大的成果的决定因素是在实验室或在试验田工作的人!
现代科研院所建设,人才是基础。水稻所是一个面向水稻产业的专业研究所。在人才战略上,始终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但多年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引进力度不足,因此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眼前,立足于自身培养,让年轻人在田间地头的“日晒雨淋”中成长,在“冬去春来”的海南岛南繁中壮大。尽管不“唯学位”论,但仍鼓励和全额资助在职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培养个体的同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相继出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在资金、项目、薪酬等方面向优秀团队倾斜。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有5个团队入选了中国农科院、农业部和浙江省优秀创新团队,由钱前研究员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超级稻种质创新及高产分子育种”通过了专家评审,实现了中国农科院零的突破!
管理必须先行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讲的是决策管理和服务管理,某种程度上,管理决定成败。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管理必须先行。没有好的管理机制、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整个单位就容易陷入人浮于事、相互推诿扯皮的状况,必然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成效。
管理要靠制度。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就是要按照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特点与规律,不断改革完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营造奋发向上的科研环境,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要彻底摒除官僚式作风,要一切围着科研转,一切有利于科技创新。
管理也要进行考核。在长期形成的评价机制中,科研考核量化指标清晰。但是,管理、服务相对较难,单纯以满意度等进行考核,往往因为“老好人”现象而使考核变成一纸空文,甚至打击做事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从工作数量和质量、管理成效等方面着手,高标准严要求拟定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形成管理人员收入与科研产出相挂钩、与科研人员收入相挂钩、与研究所和谐发展相挂钩的运行机制。
(作者系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