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其中京郊一些大棚辣椒植株每朵花上的蓟马成虫、幼虫数量均在数百头以上,单株植株叶和花上蓟马总数则达近万头。
为了摸清该虫的种类及其原产地,蔬菜花卉所张友军博士及课题组研究人员近期在北京郊区的辣椒花朵上采集了这种害虫并制作了标本,经我国权威的蓟马分类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韩运发先生鉴定,证实这种爆发性害虫为又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目前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经济作物,而且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成为重大害虫。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鉴于我国对该虫的认识和研究几乎为空白的现状,建议:(1)国家有关部门应立即组织科研攻关, 迅速查明该虫在我国的分布现状,紧急开展其控制技术研究;(2)在该虫尚未大规模扩散之前,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加强对其寄主植物内检工作,以防止进一步的扩散和危害。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