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利用在稻间放养的家鸭,捕食稻田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既能减轻虫、草、病对水稻的危害,减少稻田农药施用量,又可起到鸭粪肥田和鸭子耘田促进水稻健壮生育的作用。这项技术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料、省工、增收和?;せ肪车亩嘀毓π?,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无公害,每亩稻田能增加收入200元以上。这项技术符合我国发展安全食品和生态农业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水稻所提出的“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在浙江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得到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2003年该项技术被浙江省农业厅列为省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重点在20个市(县)开展试验示范,全省示范10万亩,辐射推广100万亩。
浙江省农业厅已于日前专门发出了《关于积极组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通知》,并请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撰写出《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要点》,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按“技术要点”,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宣传工作,积极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为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服务。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