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技扶贫工作回眸之四:对口帮扶汶川灾区重建 促进灾后畜牧业发展
2008 年“5•12”大地震后,科技部组织开展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口帮扶崇州市的灾后畜牧业发展。3年多来,牧医所领导高度重视,科研人员扎实工作,科技扶贫效果明显,为崇州市家禽产业灾后恢复和促进该市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认真考察调研 明确科技扶贫的着力点
2008年12月,牧医所党委书记袁学志率所科技开发管理人员和家禽遗传育种专家赴崇州市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崇州市的家禽养殖基础不错,许多家禽养殖户因灾致贫,尽快建立适宜家禽产业发展的良繁体系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瓶颈。牧医所将科技扶贫工作的重点确定为依托家禽遗传育种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支持崇州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引导农户发展优质肉鸡标准化养殖,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经与崇州市科技局协商,牧医所制订了《中国农科院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计划》、制定了生态鸡专家大院建设方案和养殖技术培训计划。 2009年以来,牧医所专家和崇州市相关畜牧科技推广部门密切合作,通过加强饲养农户的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大大提高了标准化、规?;茄?,使优质肉鸡养殖逐步成为崇州市的特色畜产品主导产业,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此,崇州市科技发展中心的罗建红主任印象最深。他说,“这些年来,特别是大地震后,我们特别想开展崇州家禽的良种选育与技术推广,但苦于没有技术支撑单位。牧医所是国家级研究所,能和牧医所合作,以前想都没想过。”
牧医所袁学志书记(左二)与崇州市科技局余局长商讨科技扶贫工作
依托龙头企业 提高科技扶贫的有效性
确定重点技术扶持崇州市家禽龙头企业-成都佳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牧医所专家帮助公司确定了生态鸡养殖专门化品系选育计划,并指导公司完成了实验设备的选型。目前选育工作进展顺利,商品代公鸡饲养50天可达到1500克,耗料比为1:2.1;母鸡饲养63天可达到1680克,耗料比为1:2.4,各项主要生产性能达到成都市场的领先水平。
经过牧医所专家的技术指导,佳欣公司商品代雏鸡的一致性明显提高,加之饲料转化率和肉质明显改善,销售的客户也从周边的大邑、新津扩展到了重庆、云南等省市。总经理蒲会林说:“我的直接感受是,鸡苗的羽毛整齐度好多了。以前黄羽、红羽、白羽和杂羽都有,五花八门,经过牧医所专家的指导,现在基本一致了。养殖户看到我们的鸡苗毛色整齐、生长性能提高,销售比以前好多了,2011年我们卖了300万只鸡苗,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万只。一般种鸡场平均每只鸡苗只能挣5毛钱,我们平均在1块2左右。”
牧医所专家郑麦青(右)指导蒲会林开展育种工作
开展技术推广 提高科技扶贫的覆盖面
牧医所对10个家禽标准化饲养基地(小区)养殖户先后开展了“生态鸡饲养管理技术”、“高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技术技术培训”、“生态鸡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集成技术”和“高效优质安全饲料配制技术”技术培训。发放资料500余册,培训养殖户300余人(次),其中因灾致贫的养殖户超过200人(次)。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大多数养殖户成功脱贫致富。
在发挥专家技术优势的同时,牧医所也非常重视与地方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力求发挥合力,提高科技扶贫的效果。牧医所是国家肉鸡产业体系的牵头单位,文杰副所长是首席科学家。文杰与岗位科学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蒋小松研究员商定,在牧医所专家不能现场指导的情况下,由蒋小松组织专家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帮扶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科技培训班开班仪式
突出规划引导 增强科技扶贫的持续性
2009年下半年,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结合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战略和崇州市“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牧医所与崇州市委、市政府联合编制了《崇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豆婊诽岢?,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优良家禽品种,加快良种体系建设,提高禽良种率,加快家禽产业由传统粗放式经营向标准化、规?;?、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家禽产业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做大做强畜牧主导产业,做好做实灾后产业振兴。
崇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健对于《规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规划》在深入分析崇州畜牧业现状、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符合崇州的实际,《规划》的逐步实施,必将使崇州市的家禽产业发展进入更加健康的轨道,使科技扶贫快速、可持续发展。”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