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津唐高速公路廊坊段南路、北接北京大兴区,距北京市中心32公里,坐落于廊坊市万庄镇北部的一座花园式农业科技园区内,汇集国内一流的科研人员,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展示全球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建有现代化的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中心,成为现代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或产业集团在此逐步形成和孵化。2月23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奠基仪式上,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博士向记者描绘的一幅鼓舞人心的画卷。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中国农科院正紧锣密鼓实现这一蓝图,并将在5年之内,建成这一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科研、中试、示范、培训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纪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农业科技面临严峻挑战和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性转折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科技的创新、引进、吸收与转化,促进农业科技综合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新型模式,也是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园的建设以国内外农业科技的技术市场和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为核心,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产业孵化为主要任务,将中国农业科学院40多个研究所及相关科研院校在技术、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和廊坊地处京津冀“金三角”地带的良好区位优势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同时紧跟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和产业化步伐,将园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现代开放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试验与成果展示平台、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应用平台和农业科技企业投资、交易与协作平台,以及现代农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培训平台,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该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0000亩(1333公顷),预计总投资50.8亿元,将于2007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建成后,将弥补我国集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综合集成、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空白。围绕总体建设目标与发展重点,结合园区发展需要,根据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原则,园区整体分成3个功能区。一是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试验核心区2000亩,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成果为主,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中试、示范与技术集成,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农业技术集中展示的窗口、新技术辐射的源泉、现代农业信息处理的中心,以及农业高级人才培训的基地,下分创新试验和科技服务中心、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区两个功能分区;二是国际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区2000亩,主要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所属40多个研究所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广泛联系,引进国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进行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成果改造、集成,加速引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散地”和应用示范基地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下分种子种苗集中经销区、国际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试验区两个功能分区;三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区16000亩,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方式,依托中国农科院的技术力量与优势,运用企业化管理等方式进行产业孵化和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企业集团,分为优质种子种苗产业化生产区、生物技术产业孵化区、外向型出口创汇商品生产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等5个功能分区。园区的建设采取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方法,争取1年打基础,3年成规模,5年出效益。园区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采取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集约经营模式,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研带动、产业化经营、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运行,建立一个有创新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开放式园区运行机制。
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以“内资外资并重,横向联合互补”为原则,采用多渠道融资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以股份制形式创建技术开发和产业公司,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自带项目经费参与园区建设,力争使企业投资占到70%以上。
如何让这投资50多亿元的项目更好的发挥作用?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说,与廊坊市合作共建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能够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我院的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也有利于廊坊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河北农业的整体效益意义重大,必将取得“互利双赢”的结果,为科研单位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开创新的模式。此外,廊坊处于京、津、唐、保定和石家庄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其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水平较低,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距离,与其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很不相称。在这种状况下,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带动环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等,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型模式和有效载体,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对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建设现代农业,促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可以说建设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要,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示范推广的迫切要求,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模式,是构筑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平台的重要举措。
国家计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廊坊市、中国农科院的领导及国际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各国驻华机构代表,部分国家使馆农业参赞,国内外著名涉农企业代表等各方面的代表出席了奠基仪式。
(记者:姜梅林 摄影 丁麟)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