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以我国土壤中典型的、具有高致毒性重金属铬(III)为例,在微观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秸秆还田对土壤重金属铬污染控制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成果对于在铬超标农田秸秆还田管理,保障农田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据杨建军研究员介绍,秸秆还田是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过程如何保障重金属超标农田的安全利用尤为重要。秸秆还田过程会释放溶解性有机碳,在秸秆还田量较低的条件下,溶解性有机碳释放量有限,不会影响土壤中有机铁氧化物复合体对铬(III)的固定,其环境风险低;但是一旦过量,溶解性有机碳会抑制土壤有机铁氧化物复合体形成,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机铁氧化物复合体对铬(III)的固定量,进而增加土壤铬的流失风险及其对食物链的污染风险。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等项目资助。(通讯员 王佳)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6510